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

止血與凝血障礙的試驗

內容來自
<<怎樣看化驗單>>第三版
陳家綽、朱丹華編著
人民衛生出版社




1) 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計數可以查明血小板數量之改變,與血片觀察血小板形態學改變相配合,既對出血性疾病的診斷很有幫助,又可衡量骨髓造血的功能。

參考值:直接計數法(100 - 300) x 10 (9次方)/L

減少:
血小板數<100 x 10 (9次方)/L 稱為血小板減少,<50 x 10(9次方)/L常伴有出血性傾向。常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骨髓纖維化、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進、中毒(如苯、砷中毒等)、放射綫損傷、使用抗癌藥後。

增多:
血小板數>300 x 10(9次方)/L,稱為血小板增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脾切除後,缺鐵性貧血、出血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腎移植發生排異反應時。



2) 血小板平均體積(MPV) 與 血小板分布寬度 (PDW) 和血小板比積 (PCT)

參考值
MPV:7-11fl
PDW:15% - 17%
PCT:男0.018 - 0.272%;女0.114 - 0.282%

MPV增高
見於血小板破壞增加而骨髓代償功能良好者,或骨髓抑制解除後恢復期;亦見於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狀態、脾切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鐮刀細胞性貧血等。

MPV減少
見於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減少, MPV與血小板同時下降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亦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腎功能衰竭和化療過程中。

PDW增高
表明血小板大小懸殊

PDW減少
表明血小板均一性高。

PCT增高
見於骨髓纖維化、脾切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PCT減少
見於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化療過程後。


3) 血小板粘附功能測定

參考值
男 0.349 ± 0.0959 (34.9 ± 5.95%)
女 0.394 ± 0.0519 (39.4 ± 5.19%)

減低:
見於血小板無力症、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紅斑狼瘡,異常蛋白增多以及應用抗血小板藥物等。

增高:
見於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血栓性靜脈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脂血症以及手術後。
注意:
測定前10天內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4) 血小板聚集功能測定
參考值: ADP1umol 時最大聚集率為62.7 ±16.1%,聚集曲綫因方法與誘導劑不同而異。

減低:
見於血小板無力症,血管性血友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應用抗血小板藥如潘生丁、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增高:
見於靜脈血栓,心肌梗死,腦梗塞,糖尿病等。


5) 毛細血管抵抗力試驗

參考值:Rumpel-Leede法,正常人不超過10出血點(陰性),>10個出血點為陽性

陽性結果:(脆性增加)
1) 毛細血管壁病變引起的,如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感染性紫癜(如傷寒、流腦、流行性出血熱等)、中毒性紫癜(如砷中毒、蜂毒等動物毒)、過敏性紫癜、壞血病等。

2) 血小板數量或質量的異常引起的,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原發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無力症、血管性血友病等。

3) 慢性腎炎、尿毒症、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惡病質等;此外老年性紫癜、婦女月經期、服用大量抗血小板藥物等,亦可呈陽性。


6) 出血時間測定

參考值:
1~3 min (Duke氏法),> 4min 為異常
2~6 min (Duke氏法),> 7min 為異常

延長:見於下列情況
1) 血小板減小時,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
2) 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症;
3) 嚴重阻塞性黃疸及脾功能亢進;
4) 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如壞血病;
5) 血小板無力症(血小板衰弱症);
6) 缺乏與血小板功能有關的血漿因子,如血管性血友病;
7) 藥物影響,如服用乙酰水楊酸,潘生丁等。

注意:輕型血管性血友病出血時間仍可正常,此時應借助阿司匹靈耐量試驗 (ATT)






7) 凝血時間測定


參考值:
試管法:4~12min
玻片法:2~5min

延長:


見於凝血因子VIII、IX、XI明顯減少,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凝血酶原或纖維蛋白原嚴重減少,如嚴重肝損害,阻塞性黃疸、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纖維蛋白原減少症、纖溶亢進,應用抗凝藥物以及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晚期。
縮短:見於血栓性疾病、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早期。






**血液細胞自動分析儀報告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