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糞便檢查

內容來自
<<怎樣看化驗單>>第三版
陳家綽、朱丹華編著
人民衛生出版社




1) 一般性狀檢查

顏色改變
黑色/柏油狀
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如潰瘍病出血、食道靜脈曲張破裂、消化道腫瘤以及休克、腦血管意外,嚴重消傷等引起應激性潰瘍時。
如服鐵劑、鉍劑/進食動物及內臟後糞便亦可呈黑色,故應詳詢有關病史再確定其意義。

陶土色
胆道完全梗阻時或服鋇餐造影後。

果醬色
阿米巴痢疾或腸套叠時可見紅色葡萄漿樣糞便。

紅色
可見於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瘡、肛裂、腸息肉、結腸癌、放射性結腸炎(宮頸癌放療後引起)等,或服用蕃茄、西瓜、紅辣椒、蕃瀉葉、扑蟯靈、酚酞、保泰松、利福平、阿司匹林後。

綠色
因腸管蠕動過快,胆綠素在腸內尚未轉為糞胆素所致,多見於嬰幼兒急性腹瀉,亦見於空腸彎曲菌腸炎。


硬度及性狀的改變
稀粥樣便
服用緩瀉劑後

水樣便
見於急性腸炎、食物中毒等。
嬰幼兒腹瀉常見蛋花湯樣便,霍亂、副霍亂可見為泔水樣便。
嗜鹽菌食物中毒可見洗肉水樣便,如見赤豆湯樣便要考慮出血性小腸炎的可能。
此外,傾倒綜合征(胃空腸吻合術後)常呈水樣便,並不含消化物。
愛滋病患者伴發腸道隱孢子蟲感染時亦可見大量稀水樣糞便。

粘液便
見於結腸過敏或慢性結腸炎。

粘液膿血便
見於急慢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

凝乳塊
嬰兒糞便內常含有白色塊樣物,乃由於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飲食過多所致。


2) 顯微鏡檢查

紅細胞
見於下消化道出血、腸道炎症、腸結核、結腸腫瘤等。

白細胞
白細胞易在粘液中檢出。若其形態破壞、結構模糊者改稱膿細胞。
檢出白細胞表示腸道炎症。其數量多少一般可反映腸道炎症的程度。

巨噬細胞
由單核細胞而來,見於菌痢、潰瘍性結腸炎。

腸粘膜上皮細胞
整個小腸、大腸(除直腸齒狀綫處外)粘膜的上皮細胞均為柱狀上皮,生理情況下,少量脫落的柱狀上皮細胞多已破壞,糞便中見不到。炎症時可增多呈卵圓形或柱狀兩邊鈍圓,常夾雜在白細胞之間,偽膜性腸炎的粘膜小塊中多見。

腫瘤細胞
取乙狀結腸癌、直腸癌患者的血性糞便塗片、染色、鏡檢可能找到成堆的腫瘤細胞。

寄生蟲卵
常見者為蛔蟲、鈎蟲、鞭蟲及蟯蟲卵等。

原蟲類
如阿米巴、滴蟲及梨形鞭蟲等。

食物殘渣
如大量脂肪顆粒和肌肉纖維,見於消化不良、胰腺疾患。此外,梨形鞭毛蟲病、胃泌素瘤亦可引起脂肪瀉。

結晶
在阿米巴痢疾/其他過敏性疾病後找到尖梭形結晶(又稱夏科雷登結晶)。


2) 糞便化學檢查

隱血測試
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少於100ml則肉眼及鏡檢不能發現糞便內的血液(隱血/潛血),此時可借隱血 (OB) 試驗助其診斷。

正常人在忌食動物血和含葉綠素飲食時,隱血試驗呈陰性(若不忌食,隱血試驗亦不超過 '++')。持久性隱血試驗陽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應警惕胃腸道腫瘤的存在。

注意:
凡糞便內眼可見血迹或鏡檢有紅細胞者,則無需作此試驗。 
小量間歇性的消化道出血,不易與糞便充分混勻,因此,疑有消化道出血而隱血試驗陰性時,應連續复查數次。
為了避免出現假陽性,在取標本作隱血試驗前3天,必須禁食動物血、肉類、青菜以及含鐵的藥物。


膽色素檢查
健康人糞內含糞膽素,故升汞試驗呈陽性反應。如膽總管阻塞時,則糞中糞膽素試驗隨阻塞程度輕重不同而呈弱陽性或陰性反應(此時糞便常呈陶土色),同時尿中無尿膽原,即可診斷為完全阻塞性黃疸。

在溶血性疾病時,糞膽原、糞胆素含量均可增多,此種糞便呈深黃色,留三天的糞便作糞膽原定量有助於診斷。

正常糞便中無膽紅素,而在乳幼兒因正常腸道菌群尚未建立或成人在大量應用抗生素後,可查見膽紅素。


3) 細菌學檢查

檢查霍亂弧菌,葡萄球菌、念珠菌或梭杆菌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