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脂肪肝

內容來自
友人的E-Mail


脂肪肝

病因與症狀
此病起因於人民生活富裕,少運動。所以富裕地區的人民多患有營養過剩、過度肥胖、高血脂、糖尿等疾病。加上流行著各式各樣的飲食文化、酒席多、應酬頻繁。這種吃得好又喝得兇的生活方式,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普遍提高了。

脂肪肝是典型的文明病,由於此症初期沒有自覺症狀,肝敢能檢查可能正常,肝也未必腫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醫師提醒民眾,部分類型的脂肪肝也可能併發肝硬化與肝癌,不得不小心防範。


初期80%罹患者沒有臨床症狀
正常的肝細胞中大多含有少量的脂肪,約佔肝重量的2至5%。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5%時,即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主要是因為三酸甘油酯代謝異常,使得肝細胞質囤積過多的脂肪顆粒,而影響細胞質本身的功能,導致肝機能異常所致。根據臨床報告顯示,80%的脂肪肝患者,絕少有症狀出現,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等現象。


脂肪肝可大致分為六種酒精及藥物所致者較難治療,易引起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脂肪肝的因素有以下六種:
1. 肥胖吃太多、吃太好,以致營養過剩所致。肥胖性脂肪肝的患者腹壁脂肪較厚。

2. 肝炎恢復期此時肝炎患者,由於尚不能大量活動,又進食過多高熱量食物,加上原本肝功能已多少有些影響,所以易形成肝炎後脂肪肝。

3. 糖尿病患易因醣類代謝異常,使肝醣貯存減少、肝中脂質增加,而導致糖尿病脂肪肝。

4. 嗜酒者長期酗酒會導致酒精中毒、肝臟對脂質代謝的功能障礙,使肝內脂質囤積,稱為酒精性脂肪肝。這類病人若不戒酒,將可能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5. 藥物喜歡亂服成藥、施打毒品或長期使用四環素、金黴素、止痛藥、抗生素或抗結核菌等傷害肝細胞的藥物,將導致脂蛋白合成障礙及脂蛋白從肝內排除受阻,而引起藥物性脂肪肝。這類病患將導致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

6. 營養不良長期厭食、飢餓或吸收不良時,全身的脂肪將被逼燃燒,使大量脂肪進入肝臟,等待代謝。但因長期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脂質代謝異常,使脂肪囤積肝臟。這種營養缺乏性脂肪肝,較常見於減肥不當的人。


檢查與治療
超音波檢查是診斷脂肪肝的利器排除致病因肝臟多數可恢復正常由於近年來罹患脂肪肝的人數,節節升高,民眾若擔心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罹患此症,最好的預防之道,就足定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掃瞄脂肪肝準確性97%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過去影像學檢查並不發達的時代,要診斷脂肪肝,須進行肝穿刺。而目前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則可直接從螢幕上觀察肝的變化。尤其是超音波檢查,既經濟實用,又不傷害身體。並且超音波檢查診斷脂肪肝的準確度,高達97%。

輕度的脂肪肝患者,並不需特別做積極治療,只要針對致病因,進行減肥、運動、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亂服不必要的成藥,即可恢復。而因體質關係導致的血中三酸甘油酯偏高,則需服用醫師開的降血脂藥物。

醫師表示,只有在小兒發高燒時,服用阿斯匹靈所致的脂肪肝、肝衰竭或少數懷孕末期的婦女,發生原因不明的脂肪肝,較難防治之外,一般的脂肪肝患者,若謹遵醫囑,去除致病因,通常不會有嚴重後果,千萬勿貿然服用偏方,增加肝臟負荷。

事實上,「脂肪肝」會因病因的去除,而得以改善,但其中長期過量飲酒以及長期服用藥物所引起的脂肪肝,在原因持續存在之下,少數的人可能形成不可回復的「肝硬化」。除此之外,已罹患脂肪肝的病患,在心理上千萬不要存有過度的憂慮,否則心裡壓力更會造成情緒的低落及倦怠。


脂肪肝的預防
1) 飲食宜節制, 忌暴飲暴食
2) 作適量的運動
3) 不酗酒

膽固醇

內容來自
友人的E-Mail


膽固醇
何謂膽固醇?
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脂質,有和脂肪酸結合的酯型和各別分離的游離型兩種,合稱為總膽固醇。

膽固醇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另外它也是製造副腎皮質荷爾蒙及性荷爾蒙,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是,如果太多,就會造成動脈硬化等成人病。


檢查可知的事
日本人的膽固醇隨著飲食生活的洋化而增高,最近心臟病和腦血管障礙(腦血栓)的增加,可能和以膽固醇為中心的血液中脂肪值升高有關。

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增加的高血脂症長期持續下去的話,容易引起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及腦動脈硬化,因此,總膽固醇的檢查,是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等循環器官障礙的診斷及預後的判定所不可或缺的。


正常值與變動的範圍

  • 正常值的範圍總膽固醇的正常值為130--200mg/dl,平均約190mg/dl。
  • 因年齡及性別而變動
(因年齡而變動)
健康者的膽固醇平均值,幼兒為170mg/d1,10歲左右為160mg/d1,20歲左右為170mg/dl,以後會隨著年齡兩增高,50-60幾歲時為205mg/d1,70歲以後又會降低,到80幾歲時,降低到l9Omg/dl。

(因性別而變動)
女性比男性稍高,50歲左右平均為210mg/dl。

(其他變動)
另外,懷孕中會上昇,大量抽煙或喝酒時會降低輕微運動時不會有變動。此外,吃高脂肪食物時,總膽固醇值會上昇。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顯示高價時
總膽固醇的臨界值為200~239mg/dl,超過這個值,就必須接受治療,高值時可能是如下的疾病。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這是遺傳性強的疾病,會顯示300mg/dl以上的高值,跟腱會變厚,膝蓋會有硬塊。

(續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其他疾病併發的症狀,可能是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弱症,末端肥大症,閉塞性黃疸,脂肪肝,腎病變,肥胖等引起的。

顯示低值時
膽固醇值較低時,可能是缺乏酵素引起的原發性膽固醇血症或營養失調。

另外,肝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時,膽固醇會降低。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膽固醇較高時
總膽固醇超過250mg/dl時,可能會形成動脈硬化,最好接受治療;首先要改變飲食,改吃低膽固醇的食品,如果這樣還無法降低就必須配合藥物治療,而肥胖的人則必須減肥。

另外,總膽固醇值超過300mg/dl時,很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所以必須接受精密檢查。


膽固醇低時
膽固醇低於120mg/dl以下時,必須調查家族的病歷,檢查肝臟等。

降低膽固醇的飲食
膽固醇分布在動物性脂肪中攝取大量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品後,就會上昇。

相對地,植物油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膽固醇高的人,要注意蝦子、牛肉、奶油、乳酪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的食品,並減少脂肪的攝取量。

何謂HDL膽固醇?
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等和蛋白質結合而成的物質,就稱為脂蛋白,將脂蛋白放在離心機上,會因比重的不同分成開羅微粒體,超低比重脂蛋白的VLDL,低比重脂蛋白的LDL,高比重脂蛋白的HDL等。

其中含在HDL的膽固醇就是HDL膽固醇。脂蛋白中,VLDL的量較少,一般所說的膽固醇,大都指包含在LDL和HDL內的膽固醇。


膽固醇的好與壞
在膽固醇中,LDL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稱為壞膽固醇。

另外,HDL膽固醇會去除附著在動脈內壁的LDL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故稱為好膽固醇。

檢查心肌梗塞和腦血痊症的患者,的確大都是LDL膽固醇較高,HDL膽固醇較低。從事粗重工作的加拿大樵夫,或經常打獵的格陵蘭島愛斯摩人,就很少有動脈硬化性疾病,HDL膽固醇也很高。最近,測定HDL膽固醇,是健康檢查時防止動脈硬化症必須的檢查。


正常值與變動範圍
女性稍微較高
HDL膽固醇的正常值,男性為40-60gm/dl,女性為50-70mg/dl,比男性高一點。

男性會比較低,可能是因為抽煙或壓力造成的,不過確實原因仍不清楚。

據說都市人比鄉下人高一點,另外,少量飲酒也會上升。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低值是動脈硬化的危險信號:
HDL膽固醇的測定不是為了診斷疾病,而是檢查有沒有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危險因子,若低於4Omg/dl,最好注意心肌梗塞,腦血栓,高血脂症等疾病。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去除低值的原因:
HDL膽固醇降低的原因有抽煙,肥胖,運動不足,糖尿病等,因此,對策就是戒煙,減肥,養成運動的習慣,如果是有糖尿病的人,則只要控制血糖值即可。

另外,總膽固醇高,HDL膽固醇低時,就必須接受治療。

膽固醇從哪裡來?
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動物性食物中攝取。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液中,約含有100克至120克的膽固醇;其中約2/3是由肝臟和小腸壁製造而來,另外約1/3則由食物中取得。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


膽固醇異常的誘因
高膽固醇血症可謂是文明社會的產物,它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 遺傳雙親中一人帶因,其發病率比一般人高2至3倍,且多在60歲以前就引發血管硬化、心臟病。若雙親皆帶因,則更為嚴重。

2) 飲食習慣偏差長期嗜油脂與熱量攝取過高的人及抽菸的人,其膽固醇易過高。

3) 運動量不足現代人的活動機會相當少,加上生活在都市型態的狹小空間裡,休閒與運動的機會不足,使熱量的攝取與消耗無法平衡,增高膽固醇的數值。

4) 情緒異常緊張的生活、不安的情緒,會使得內分泌紊亂,進而使人體內的膽固醇產生異常。

5) 疾病與藥物有些藥物會影響代謝,引發血中高膽固醇。而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變、肝臟病變、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膽道阻塞或肥胖症等,也較容易引發高膽固醇症。


膽固醇有好有壞
與膽固醇相關的脂蛋白,主要有下列三種:

1)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負責從肝臟將脂質攜帶至全身各組織,此時VLDL也會轉變為LDL。

2)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身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LDL運送至全身各部位,若過多將對人體不利,因而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是造成血管阻塞、硬化的元凶。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一種對人體有利的「好」膽固醇,可將黏在血管上多餘的LDL運送回肝臟排除,有保護血管的功能。


標準的膽固醇值為何?
一般來說,只要血中總膽固醇值每百毫升達240毫克時,即可視為膽固醇過高。但現在醫界更直接以血中高(好)、低(壞)密度脂蛋白的值,最為診斷依據。

醫師表示,當HDL低於35mg/dl時,即需進一步檢查;如果LDL超過160mg/dl時,則表示膽固醇過高了。

膽固醇的重要性
目前醫學證實,膽固醇對人體健康,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1) 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缺乏時細胞就無法完整。
2) 皮膚中的膽固醇經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
3) 膽固醇是製造腎上腺素荷爾蒙、性荷爾蒙的要素。
4) 膽固醇可轉變為膽酸,以助人體消化脂肪。
5) 膽固醇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功能。
6) 膽固醇可保護紅血球不被破壞,增長紅血球壽命,防貧血。
7) 膽固醇對於血管脆弱、老化的部分,具有保護作用。
8) 膽固醇中的好成分HDL,會混在血液循環中,將多餘的壞膽固醇,自血管壁帶回肝臟。


長期過低也是疾病
血中膽固醇含量長期太低的人,容易誘發下列的身心症狀:
1) 思考力下降、反應遲鈍,加速腦部老化,易誘發老人痴呆症。
2) 身體機能缺乏膽固醇的運作,會提早衰老、加速死亡。
3) 血管失去膽固醇的保護,也會變得鬆弱易破裂,導致腦與心血管的病變。
4) 發育中的孩童若膽固醇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發育受阻礙。
5) 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要素,如果含量太低時,會使心肌細胞功能衰退,抗癌能力下降,而增加罹患大腸癌和肺癌的機會。
6) 膽固醇在組織細胞內會形成荷爾蒙,有助於男性精蟲、攝護腺素及男性荷爾蒙的製造因此長期的不足,將使性功能減退,甚而影響生育能力。
7) 缺乏旺盛的挑戰力與企圖心,對金錢、地位、學業的佔有慾與競爭心都不強。
8) 容易出現消極、憂鬱的心理,甚至有幻聽、幻覺、暴力或自殺的傾向。

高膽固醇將引發心血管及腦病變
膽固醇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推進器,且隨年歲漸趨嚴重,一旦遇危險因素即會出狀況。長期高膽固醇將引起下列疾病:
1) 動脈硬化體內若膽固醇過高,再加上中性脂肪異常,將導致動脈硬化,使血流變不順、血液易凝結、血管受阻塞,而引起局部細胞死亡。
2) 狹心症若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也硬化時,心臟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氧及養分,患者胸部將產生巨痛和強烈的壓迫感。
3) 心肌梗塞比狹心症危險的病症,也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
4) 中風膽固醇過高會使腦血管障礙,產生腦血管破裂或阻塞等現象,導致腦溢血或腦梗塞。
5) 糖尿病膽固醇與胰島素有密切關係,因此糖尿病患者通常合併高膽固醇血症。
6) 中樞性眩暈因椎基底動脈硬化而導致頸部僵硬、緊繃、痠痛及耳鳴、嘔吐、頭暈。

飲食清淡勤運動常做健檢是良方
防治膽固醇異常須從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做起,專家建議注意下列事項:
1) 定期做膽固醇檢查,隨時掌握正確數值。
2) 飲食求清淡,選擇低膽固醇,控制每日攝取量在300克以下,並注意熱量的攝取。
3) 少量飲酒,能增加好膽固醇,且使血液不易結塊,但勿酗酒。
4) 抽菸易破壞好膽固醇,戒菸可讓好膽固醇回升。
5) 不生氣、緊張,並且重視休閒活動,均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
6) 運動的選擇以耐力性訓練為佳,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打太極拳等,每週儘量維持在3至5回,運動時間為20至60分鐘。在開始運動前最好先做「體適能檢測」,由專家開立運動處方,較為安全且有效。

如果飲食、運動治療無效時,即須接受藥物治療。

中性脂肪
何謂中性脂肪?
中性脂肪為體內的一種脂肪,也是體內的能量之一,沒有使用的就儲存為皮下脂肪,但大部份是中性脂肪。

中性脂肪在被攝取後,會被小腸吸收,和脂蛋白結合,變成開羅微粒體,進入血液中,在血液中擔任能源的搬運及貯藏,內臟器官及組織的維持等重要任務。


檢查可知的事
血液中的中性脂肪過多時,會和膽固醇一樣,變成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危險因子。


日本的心肌梗塞患者的膽固醇值並沒有很高,反而是中性脂肪較高,從這個情況可知,控制中性脂肪的值很重要,這個檢查則是防止動脈硬化症所不可缺少的。

正常值與變動的範圍
以數次的測定值來判定:
中性脂肪的正常值為50-140mg/dl,但最好多測定幾次再判定。

因飲食,性別,年齡等而變動:
(因飲食及時間的變動)
中性脂肪值在飯後30分鐘左右開始上昇,4-6小時後昇到最高。測定時間不同,變動也不一樣,因此,檢查應在早晨空腹時進行。

(因性別,年齡而變動)
男性的平均值為115gm/dl,此女性的100mg/dl高,男性在40幾歲最高,女性則在60幾歲時。

(因季節而變動)
中性脂肪的值在代謝活潑的夏天較低,冬大則增高。

此外,農村和漁村比都市低,酒精、口服避孕藥、類固醇劑等的服用,會使中性脂肪值上昇。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疾病引起的高值:
中性脂肪值若在150mg/dl以上,就可能是如下的疾病。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
幾乎都是缺乏分解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的酵素,很少當作是疾病。

(其他疾病)
庫辛氏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糖尿病等會使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增高。

(肥胖)
中性脂肪顯示高值的原因就是肥胖,中性脂肪會隨著肥胖程度而增高,60幾歲的女性值會較高,可能是因為肥胖和運動不足。

(飲食與喝酒)
攝食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等高卡洛里的食物,中性脂肪就會增加,平時經常喝酒的人也會上升;但禁酒2-3星期即可改善。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1)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控制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是先天的,故必須在醫院接受精密檢查和治療。另外,大多數高值的人,都是肥胖,吃大多,運動不足,喝酒引起的,而且是造成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等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原因,所以在家庭控制最為重要。

喝酒的人應禁酒或節制喝酒次數,肥胖或運動不足的人,應養成運動的習慣,控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多的食物等,大概就可以改善。


胃鏡檢查

內容來自
友人的E-Mail


胃鏡檢查是怎麼一回事?
胃鏡檢查的全名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它是利用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前端裝有內視鏡由嘴中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藉由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讓醫師從另一端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必要時,可由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做切片檢查。全程檢查時間約10分鐘,若做切片檢查,則需20至30分鐘。

胃腸疾病的緝兇好手
胃鏡檢查能很清楚的看出上消化道之疾病,如食道炎、胃炎、食道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食道癌 或 胃癌等,其診斷效果十分可靠。因此,下腹部不舒服達7天以上、解黑便、曾患消化性潰瘍或有胃癌家族病史者,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而40歲以上者接受健檢時,也應加作胃鏡檢查。但若食道異常胃鏡無法順利通過或患有心肌梗塞、嚴重肺疾者,及完全不願合作者,則無法受檢。

胃鏡檢查真的那麼可怕嗎?
如果瞭解檢查過程及有事前與事後的準備,就不再心生畏懼。

事前準備 檢查前至少8小時不得進食、進水,食物在胃中易影響醫師的診斷,並且易促發受檢者噁心嘔吐。為了減少喉嚨的不適,醫護人員會在檢查前3分鐘,在受檢者喉頭噴麻醉劑。

檢查過程 先換上寬鬆衣物,採左側臥姿,雙腿微曲。當醫師把胃鏡由受檢者口中所含的塑膠器伸入時,應全身放鬆,稍做吞嚥動作,使胃鏡順利通過喉嚨進入食道。在通過喉嚨時會有數秒感覺疼痛、想嘔吐,這是胃鏡檢查時較不舒服的時刻。

當醫師在做診斷時,不要做吞嚥動作,而應改由鼻子吸氣,口中緩緩吐氣,以便檢查順利完成。有些人會因空氣隨管子進入胃中,而感覺脹氣、噁心。如果感覺疼痛不適,請向醫護人員打個手勢,千萬別抓住管子或發出聲音。

事後處理 檢查後1至2小時內勿進食,若喉嚨沒有感覺不舒服,可先喝水;若無嗆到,就可先進食軟性食物,以免粗糙食物使食道或胃造成出血。有些人會有短暫的喉嚨痛、異物感,通常1至2天就可恢復。

技術熟練的醫師,不但可使受檢者不受累,並且診斷結果也較精確,所以檢查前應慎選有經驗的醫師。套句醫師們經常給作胃鏡檢查者的一句忠言:給醫師10分鐘,換來健康與安心。的確,接受胃鏡檢查沒有想像中的可怕,而且非常值得。

B、C型肝炎

內容來自:
友人的E-Mail


B型肝炎
很多得到B型肝炎的人並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不明顯!只有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發炎厲害時才引起倦怠、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更厲害者才會出現黃疸等明顯症狀。因此很多帶原者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B型肝炎,更不知道自己應該長期追蹤。

何謂B型肝炎帶原者?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亦即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然而,光是表面抗原陽性這一項數據,並無法告知帶原者的肝受損程度,因為它有下列幾項可能性:
1. 健康帶原者
2. 急性或慢性肝炎
3. 肝硬化
4. 肝癌


因此,當確知自己是HBsAg陽性時,一定要繼續做進一步的檢查,並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測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B型肝炎如何被感染?
國人B型肝炎人口居高,又具傳染性,為了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是防止家人被感染,一定要先瞭解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尤其是進入血液內,對B型肝炎沒有抵抗力的人,就可能受到感染。其傳染途徑分以下2種:

1) 垂直傳染:
又稱母子傳染,意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尤其在民國73年以前,未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時,多數人在出生時,已感染了B型肝炎。

2) 水平感染:
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如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或共用牙刷、刮鬍刀,都可能感染B型肝炎。


致命篇
B型肝炎帶原者不僅會傳染給別人,最可怕的是病毒將潛伏在肝細胞內,而演變成下列致命的三部曲:

1) 慢性肝炎即不正常肝功能持續六個月以上者。醫學研究指出,年齡愈小就感染病毒者,愈容易變成慢性帶原者。從小就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帶原者,幼年可能根本沒有症狀,但15至2O歲起,開始出現較厲害的肝功能異常症狀,成為慢性肝炎患者。

2) 肝硬人由於人體與病毒大對決的戰場是肝臟,所以每一次對決都會造成肝炎,並在肝臟留下傷痕,發炎多次後,會使肝臟纖維化,最後變成肝硬化,或因慢性肝功能衰竭而呈現黃疸、腹水、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而死。臨床顯示,從小就帶原的人,在2O至4O歲時,是形成肝硬化的高峰期,且血清e抗原持續陽性愈久,導致肝硬化的機率愈高。

3) 肝癌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細胞癌的機率,大約是非帶原者的15O倍,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男性、有肝癌家族病史等高危險群帶原者,每三至六個月左右應定期接受肝功能檢查、腹部超音波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查。

B型肝炎病毒除了會引起肝病變之外,也會引起腎病變,如膜性腎炎、膜性增殖性腎炎及間質細胞增生性腎炎。上述「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程變化三部曲,只要患者多留意,並加強追蹤檢查,仍可將風險降至最低點。


檢驗篇
B型肝炎的HB病毒,在血清學上會呈現三種不同的抗原體系,分別是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及e抗原,而每個抗原都有相對的抗體,它們各代表著不同的臨床意義;因此,透過抽血檢查血清中的B型肝炎抗原體系,便可得知體內有無感染B型肝炎病毒。

何謂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有一層蛋白質,稱為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

何謂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抗體是人體製造出來對抗抗原的物質,稱之為表面抗體。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存在,對B型肝炎病毒具免疫力,不怕感染。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表示體內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或者從未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而且對B型肝炎病毒沒有抵抗力。

何謂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
人體會產生核心抗體與核心抗原對抗,但這種抗體不具保護作用。核心抗體陽性只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可能現在仍受感染,也有可能已痊癒。要區分這兩種可能性,必須要看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才知道。

何謂e抗原HBeAg?
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大量繁殖時,所製造的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e抗原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活性強,血液中仍有許多B型肝炎病毒存在。所以e抗原可說是病毒的活性指標。

何謂e抗體Anti-HBe?
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e抗原的抗體,稱e抗體。e抗體呈陽性時,表示病毒的活性已降低,人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也降低,此時肝發炎的情況已較不明顯,傳染性也降低。

醫師表示,多久需做一次追蹤檢查,這要由醫師視個人的病情不同而定,帶原者一定要持之以恆,尤其是已演變成肝硬化的病人,更是馬虎不得。


治療篇
當初次被知自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應該怎麼辦?醫師給您下列的建議--- B型肝炎帶原者的應對之策:
1. 請醫師進一步鑑定,確定是肝功能正常的帶原者或肝病患。
2. 不迷信偏方,亂服藥物。
3. 不輸血給他人。
4. 避免過勞,養成規律起居。
5. 避煙、酒,少吃發酵食物。

干擾素治療是目前的較好選擇:
目前對B型肝炎治療效果較好的是干擾素。干擾素可以抑制病毒活性及促進免疫系統運作,以改善肝發炎的情況,並使GOT、GPT的數值下降。不過B型肝炎表面抗原仍存在;也就是說,帶原狀態依舊存在,有些患者在停藥後又會復發。雖然有這些缺點,干擾素仍是目前最佳的藥物選擇。

並不是每一位慢性B型肝炎患者,都適合接受干擾素治療,因為干擾素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機轉,因此只有某些特定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才建議接受干擾素治療。雖然干擾素有相當恆定的效用,但治療後仍為帶原者,加上價格昂貴且健保不給付,所以醫界正繼續努力尋找其他療法。


其他知識:
B型肝炎 V.S.孕婦與新生兒
台灣大約有3%至5%的新生兒在生產時即被B型肝炎所感染。其中有將近90%在日後會變成慢性的肝炎帶原者,他們終其一生都將活在肝硬化及肝癌的陰影之下,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

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經由血液傳染,如毒癮者、同性戀者、醫療工作人員、需經常輸血者都是高危險群。但是B型肝炎也可藉由唾液、陰道分泌物或精液來傳播。B型肝炎感染後的潛伏期約為數個月,初期症狀有點像感冒,如疲倦、沒有食慾、噁心想吐,甚至輕度發燒等,若繼續惡化會出現黃疸、小便深黃、灰白色糞便等症狀。一旦被此病毒感染,可能引發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嚴重時則會導致肝癌。


孕婦罹患B型肝炎會如何傳染給胎兒
少數肝炎病毒是經由胎盤直接傳染給胎兒外(小於5%),大多數新生兒都是在生產時接觸或吸食了母血或母體分泌物而感染到B型肝炎。如果孕婦在懷孕末三個月發生急性肝炎,那麼將近50%的新生兒會被感染。

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七個月時需做B型肝炎的篩檢,以確定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包括的抗原和e抗原);尤其是e抗原呈陽性反應的孕婦是屬於高傳染性,有較易形成慢性肝炎的傾向,所以其生產之胎兒出生24小時內需要注射B型肝炎的免疫球蛋白,暫時控制或抑制肝炎病毒對新生兒的侵犯。此外,嬰兒仍需在出生時、三個月及六個月大時注射B型肝炎疫苗,以免變成慢性肝炎帶原者。


B型肝炎母親可以哺乳嗎?
雖說尚未證實B型肝炎病毒可經由乳汁傳染,但若母親是一個e抗原帶原者的話,最好還是避免哺乳。

如何避開B型肝炎的浩劫?
其實,B型肝炎雖然可怕,但健康人只要做好預防工作,將可免掉許多被感染的機會;而B型肝炎帶原者更應該從生活及飲食中加強保健,讓B型肝炎不再成為國人的夢魘。


杜絕B型肝炎的方法
罹患B型肝炎之後,其病情發展複雜又多變,所以最根本的防治之道不在於控制病情,而是在於預防接種和杜絕感染的途徑。請從下列日常生活作起。

1) 從下一代保肝自民國73年起,所有新生兒於出生後3至5天、隔一個月後及滿六個月後,分別施打B型肝炎疫苗:若媽媽是e抗原陽性,則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此措施已讓孩童B肝帶原者大大降低,效果極佳。

2) 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注射後可產生免疫力,將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凡高危險群者應及早檢測抗原、抗體,若血液中無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無抗原者)、無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者,最好接受疫苗注射。

3) 避開感染源儘量不要穿耳洞或刺青、紋眉;不可使用別人的牙刷和刮鬍刀;接受針灸或打針時,必須使用拋棄式的全新針頭;看牙醫時要留意器械的消毒是否完全,最好選擇有一人一套式的;並且不要嫖妓或與不明健康狀況的人發生性關係,減少感染的可能性。


B肝帶原者的調養法
日常生活調養得當,是B型肝炎帶原者避免轉變為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因素。專家建議B型肝炎帶原者,應注意下列飲食與生活習慣:
1) 避菸酒醫學研究顯示,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機率是不抽菸、不喝酒的B肝帶原者的4至5倍。

2) 多吃深綠色蔬菜研究報告指出,一星期吃六餐以下深綠色蔬菜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機率,是吃六餐以上者的4倍,因為深綠色蔬菜所含的維生素A,可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轉變為肝癌。

3) 少吃發酵食物醫學已證實,黃麴毒素是導致肝癌的因子之一。因此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豉或臭豆腐等發酵食品,可以減少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

4) 保持均衡營養平日飲食講求均衡的營養,不必特別吃補;隨意進補,反而加重肝病病情。

5) 不要亂服藥物不要自行服用「保肝丸」、「強肝丸」等成藥,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6) 作息正常保持規律的生活起居,避免勞累。

7) 培養運動習慣運動可提高身體機能,只要體力允許,不必限制運動量和運動方式。

8) 定期追蹤檢查B型肝炎帶原是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最大元凶,請務必與醫師配合,定期做追蹤檢查。



C型肝炎
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染C型肝炎而不自知,直到演變成肝癌末期時才發現,為時已晚矣!


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
C型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是輸血或注射。所以,血友病病患及以靜脈注射成癮的人,感染C型肝炎的機率高達60%至90%。

C型肝炎的其他可能感染途徑,尚包括使用不潔針頭、針灸、刺青、穿且洞、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就和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相似。此外,C型肝炎不太可能經由母子傳染,這一點和B型肝炎則不同。


C型肝炎的症狀與病程
感染C型肝炎初期,大多不會很快就出現症狀;病情陸續發展之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倦怠等症狀。若不幸演變成肝硬化末期,可能出現倦怠、黃疸、腹水或水腫;而演變成肝癌時,則將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瀉、黃疸、水腫及腹水等症狀。

C型肝炎的病程進展快慢因人而異,不過大致而言,在感染之後10年內,是慢性肝炎階段;20年後約有 1/3被感染的個體,可演變為肝硬化,而30年左右即可能併發肝癌。


如何預防C型肝炎感染?
到日前為止,C型肝炎疫苗仍在研發當中,所以沒有絕對的預防方式,雖然經由輸血感染的途徑已被控制,但下列避免感染的方式,仍應謹記:
1. 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
2. 不要和別人共用牙刷、刮鬍刀。
3. 避免不潔的性行為。
4.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腫瘤化驗

內容來自
<<怎樣看化驗單>>第三版
陳家綽、朱丹華編著
人民衛生出版社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又可分癌性、肉瘤。

從上皮組織長出的叫癌,按其細胞形態又可分為鱗癌、腺癌、未分化癌等三型,如皮膚癌、乳癌等。從間葉組織(如肌肉、骨骼、淋巴等)長出的叫肉瘤(除骨肉瘤外,因其質地似魚肉,故名),如橫紋肌肉瘤、淋巴瘤等。但有的惡性腫瘤仍沿用習慣名稱,如白血病、黑色素瘤、何杰金病等。

腫瘤化驗內容涉及面廣,諸如血液、骨髓、髓液、生化等化驗項目,這裏僅就腫瘤免疫學、細胞學以有其他檢查作一扼要介紹。

一、腫瘤學免疫學檢查
1) 甲胎蛋白測定

甲胎蛋白(AFP)在胚胎期由肝細胞和卵黃囊細胞合成,胎齡12~20周時最高,甚至達3g/L,胎齡20周後開始下降,出生後1~2周消失。正常成人體內AFP由肝細胞產生,今量極微,可用ELISA法測定。

參考值:<25ug/L (<25ug/ml)>400ug/L 作為原發性肝癌診斷的臨界值。

意義:
1) 肝細胞癌者AFP含量升高;
2) 其他惡性腫瘤如胚胎細胞瘤、胃癌、腸道癌、胰癌和肺癌;
3) 其他肝臟良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高酪氨酸血症、囊性纖維性變等血清AFP含量也會升高。
4) 如妊娠期異常AFP增高,提示胎兒身有脊柱裂、食道閉鎖、無腦畸形。

注:雖檢測AFP對原發性肝癌有重要輔助診斷價值。但15%~20%肝癌患者AFP含量仍在正常範圍,故無特異性。


2) 甲胎蛋白變異體檢測
參考值:常以LCA-R佔25%作為監別診斷的界綫

意義:
對於伴有AFP升高的原發性肝癌與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監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LCA-R > 25%者有80%~90%的可能是原發性肝癌,低於此值者為良性肝病。


3) 癌胚抗原 (CEA) 測定
參考值:<5.0ug/L

意義:
CEA測定主要用於結腸直腸癌、胃癌、胰癌、肝細胞癌、肺癌、乳癌以及甲狀腺髓質癌的臨床監測,亦見於絨毛膜癌、骨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但無早期診斷價值。

此外CEA輕度增加也見於某些良性消化道疾病如腸梗阻、膽道梗阻、胰腺炎、肝硬化、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吸煙者和老人。這些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中25%的人血清CEA可暫時升高。

注:有人報道,97%左右不吸煙的健康人血清CEA含量2.5ug/L;部分(20%~30%)大量吸煙者 > 2.5ug/L,有的甚至可 > 5.0ug/L供參考。


4)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
參考值:
正常婦女2.3 ~13.6ug/L(2.3~1.36ng/ml),平均今量5ug/L(5ng /ml)

意義:
正常婦女可測定HCG作早孕診斷。葡萄胎、絨毛膜癌者測HCG有輔助診斷價值,並可判斷療效和預後。此外,睪丸畸胎瘤、睪丸中精細胞瘤患者血清HCG也顯著升高。

另外,原發性卵巢絨癌者血清β-HCG也常升高。


5)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
參考值:
<40歲健康男性 <4ug/L;
>40歲健康男性97%為0~4ug/L,
約3%在4.01~10ug/L;以4ug/L為臨界值作前列腺癌的診斷。

意義:
前列腺癌 I -IV期的陽性率分別為63%、71%、81%、88%;對其他癌瘤如胃腸道癌、泌尿生殖系癌、乳癌、肺癌等的陽性率為1%~7%;前列腺肥大的陽性率為20%;泌尿系炎症為7%。


6) r-精漿蛋白測定
參考值︰
男性 > 296ug/L為異常
女性 < 0.1 ug/L為異常

意義:
前列腺癌者r - SM陽性率達68%,且血清 r - sm 水平與病情相關,病性越重,水平越高。而前列腺肥大症陽性率僅1%,泌尿生殖系統以外惡性腫瘤的陽性率為零。


7) Eß病毒抗體測定
參考值:正常成人陰性

意義:鼻咽癌者IgA/VCA抗體陽性。陽性血清可繼續稀釋至1:2560,來檢測最高的陽性滴度。這對判斷鼻咽癌療效與預後有一定幫助。


8) Eα花環激活試驗
參考值:正常人的淋巴細胞的激活率約10%

意義:腫瘤共同抗原對受檢腫瘤患者的Eα花環形成激活率高達70%


二、腫瘤細胞學檢查
1) 脫落細胞檢查
癌瘤組織代謝高,癌細胞的表面缺乏鈣和透明質酸酶,彼此粘著力比正常細胞低,易於脫落。根據採樣、塗片、染色、鏡檢,觀察脫落細胞異形性,用於輔助診斷癌瘤。細胞學診斷的分級標準,係據巴士(Papanicolaou)五級法。

I級 未見非典型或異常細胞;

II級 有非典型細胞(包括性變形細胞、炎性增生細胞、核異質細胞等),但無惡性徵象;

III級 有可疑惡性細胞,包括 (1) 性質不明,細胞可疑(未分化或高度分化的細胞或祼核等);(2)懷疑惡性,如有重度異質細胞、未分化和退變的惡性細胞、惡性祼核等;

IV級 有癌細胞的証實,如少數已分化圓形癌細胞和(或)未分化或退化的高度可疑的惡性細胞等;

V級 有癌細胞,形態典型。如大小形態不一的已分化圓形、纖維形、蝌蚪形癌細胞,已分化的腺癌細胞等。


2) 活體組織病理檢查
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系可採取可疑小病灶組織,如針穿抽吸或內窺鏡作活檢,以確定其是否腫瘤。有關採樣簡介如下:

a) 對淺表性腫瘤可切除後,選病灶處檢查。

b) 若是呼吸道、消化道等空腔臟器,可在內窺鏡直視下,在可疑病灶處取樣。

c) 如為肝、腎、甲狀腺、前列腺等實性臟器,可用穿刺法。

d) 對乳腺、淋巴結等,可由吸引法採取標本。

e) 最好在影像診斷儀 (如B型超聲、CT等)的影導下,經皮、胸腔、腹腔穿刺採樣、鏡檢,輔助診 斷深部臟器腫瘤(如肺、肝、胰、前列腺等),由於導引準確,接近無創傷性檢查,而且合併症亦少,為推廣應用。尤其是在進行大手朮過程中,取下可疑病灶,作快速冰凍切片,以確定癌瘤的性質和種類後,對選擇下一步手朮治療法價值更大。


三、其他檢查
1) 酶類測定

乳酸脫氫酶(LDH)同工酶分成5種(LDH1-5),其中LDH3 和 LDH5 均增高。

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分成6個區帶(ALP1-6),其中ALP3 在正常人偶見痕迹,但在骨肉瘤,癌腫骨轉移時明顯增高。

酸性磷酸酶(ACP)測定時,標本不宜溶血,ACP增高見於前列腺癌等。

r-谷氨酰轉移酶(r - GT)在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時呈中度或高度升高;但膽管癌、壼腹癌、胰腺癌等亦可增加。

血清澱粉酶(AMS)其增高見於胰腺癌,以及在胰頭癌時,其活性顯著增高。


2) 其他 :
血液、骨髓、體液及排泄物檢查,其某些內容也是診斷癌腫的輔助手段之一。

在急、慢性白血病時,檢查周圍血象常有白細胞的質、量異常,再結合骨髓象檢查,則有助於白血病分型並與非白血病的鑒別診斷。惡性腫瘤在化療或放療過程中,動態觀察白細胞與血小板數量增減,作為監測用藥必要手段。肝、肺癌患者的血漿粘度多增高,當癌瘤已轉移時更明顯。惡性腫瘤增長期、复發或轉移時,血沉增快。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細胞中,第22對染色體長臂易位,稱為ph染色體,具有一定診斷意義。腹水常見的是胃癌、肝癌、卵巢癌、腸道腫瘤轉移,該積液中的癌細胞常不典型,必要時可作細胞培養,觀察多倍體,非整倍染色體和標記染色體,以協助診斷。

嗜鉻細胞癌位於腎髓質時,在其發作期可見尿兒茶酚胺顯著增高。分泌型多發性骨髓、癌腫骨轉移時,尿液中可查到本-周蛋白。

老人罹患直腸癌,由於症狀不典型時,僅見排便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臨床上誤診為慢性結腸炎或痔瘡者,並非少見。如果行痔瘡切除後仍見血便,或按慢性結腸炎屢治效微時,應警惕直腸癌的可能性,進行肛門指檢多可發現。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常用化驗參考值

內容來自
<<怎樣看化驗單>>第三版
陳家綽、朱丹華編著
人民衛生出版社


請順著次序看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精液檢查

內容來自
<<怎樣看化驗單>>第三版
陳家綽、朱丹華編著
人民衛生出版社



精液由精子和精漿組成。精漿包括精囊液(佔精液的50~80%)、前列腺液(佔精液的15~30%)、尿道球腺、尿道旁腺液等,是精子存活的介質和能源。其中囊液含凝固酶,使精液成膠狀,防止射入陰道的精液外溢。而前列腺液含有纖溶酶,可使膠狀精液液化。精液有形成份主要為精子,尚有少量脫落上皮細胞和白細胞。

精液檢查的主要有三方面:
1) 輔助男性不育症和生殖系統疾病的診斷;
2) 判斷輸精管結紮朮後效果觀察;
3) 用於法醫學鑒定,也用於婚前檢查。

方法簡單,只要有一架普通顯微鏡就可以。


1) 外觀
正常精液:灰白色/乳白色,久未排精時呈淡黃色,待自行液化後呈半透明稍混濁,常含透明顆粒。

不正常精液:
精囊疾病:粘稠度降低或射精久未見凝固
血性精液:可見於生殖系統疾病如結核、結石或腫瘤
膿性精液:可見於精囊炎、腎囊炎、前列腺炎等



2) 精液量
正常人:約3~6ml
過少:<1.5ml
過多:>8ml

過少或過多均為異常。

但射精次數與精液量密切相關,已數日未射精而精液量<1.5ml不利於生育。精液量減至數滴甚至排不出時,稱之無精症,見於生殖系特異性感染(如結核、淋病等)或非特異性炎症。

一次排精>8ml時,精子可被稀釋而相對減少,也有礙生育,見於垂體促性腺激素過高。


3) 粘稠及液化
正常:
剛排出的精液呈膠腖狀,放置30分鐘內自行液化。

不正常:
粘稠度低,多因精小減少所致,見於生殖系炎症。
液化時間延長或不液化(因纖維酶遭破壞),見於前列腺炎。**因液化障凝而抑制精子活動而影響生育**


4) 酸碱度
正常精子ph值:pH7.2 ~8.6,平均在7.8。
鹼性精液可中和陰道酸性分泌物。
凡pH減低(<7.2)或增高(>9.0)均影響精子活力而不易受精。


5) 觀察有無精子
取精液一滴於載玻片上,加鏡玻片於低倍鏡下觀察全片有無精子。如無精子,應將精液離心沉澱後再塗片檢查,若仍無精子發現則稱無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見於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核型47,XXY 或 48,XXXY 或 49,XXXXY)、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睪丸炎、淋巴引起的睪丸炎、嚴重雙側睪丸損傷、睪丸腫瘤放療後、先天性輸精管缺漏,以及 精子輸送管道梗阻等。

輸精管結札朮6周,連續檢查無精子,說明手朮效果良好。如在結札後2個月仍有精子出現,是手朮失敗的佐証。


6) 精子活動率和活動力檢查
精子活動率檢查是測定正常活動精子數所佔精子總數的百分率(至少查100個精子)。
正常精子在採集後30~60分鐘內(18˚ ~ 24˚c),精子活動率>60%。

精子活動力檢查是觀察精子活動強度。精子活動力分級如下:
a) 活動力良好----運動活潑直絋向前運動
b) 活動力較好----活動尚可,但游動方向不定,常有回旋
c) 活動力不良----運動緩慢,原地打轉或抖動,有牽拉感
d) 無活力----精子完全無活動力,加溫後仍不活動

正常精子活動力屬良好或較好,精子活動力和活動率顯著下降,將影響生育力。當精子活動力不良 > 40%或無活力,常為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7) 精子計數
參考值
正常人精子數為(60~150)x10(9次方)/L(0.6~1.5億/ml)。


8) 精子形態觀察
正常精子分頭、體、尾三部份,外形略似蝌蚪。
常見畸形有小頭、雙頭、雙體、體部不規則及雙尾型等,其中以頭部畸形為重要。精子形態觀察時,用液化精液塗片瑞氏染色,在油鏡下觀看100個或200個精子,計數正常精子和畸形精子的百分率。

正常人畸形精子:應少於10%/15%,如超過20%為不正常,可能與不育有關。引起精子畸形原因與睪丸、附睪疾病、精索靜脈曲張,以及血液中有毒代謝物如接觸沿污染,應用大劑量放射綫和細胞毒藥物等有關。


9) 細胞學檢查
正常精液中含少量白細胞(<5個/HP)、上皮細胞和極少量紅細胞。
白細胞大量增加,見於精囊炎、附睪炎、前列腺炎等。紅細胞增加,見於睪丸腫瘤、前列腺癌、生殖系結核等等。如查到癌細胞對生殖系腫瘤診斷很有價值。


10) 細菌學檢查
將精液塗片作革蘭氏染色,查找常見疾病原菌如淋病雙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等,必要時可作細菌培養。遇有生殖系結核時,作精液塗片抗酸染色,查找結核分枝杆菌。